|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从美国仍使用票证所得到的感悟(摘编)
点击:  作者:monologchen    来源:大河论坛   发布时间:2017-08-24 10:50:29

 

           旗帜鲜明捍卫新中国捍卫毛时代系列2

来源:大河论坛 作者:monologchen

作为改革开放后才成长起来的年青人,我没有使用票证的生活经历,但根据历史教科书和大人们的描述,我对凭票购物的作法多少有点抵触,至少这种票证生活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不便。还有许多网友根据买肉要肉票,买粮要粮票来说明当时生活的艰辛,经济如何不发展,我想也不无道理。但是,有个别网友似乎有全盘否定之嫌,对改革开放前的我国经济建设和百姓生活的认识有失偏颇,对票证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也并不可取。

让这些全盘否定粮票的朋友想象不到的是,现在世界上仍有大规模使用粮票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正是美国,没错,正是美国!

美国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历史上通常被称作食品券计划—--是为生活在美国的低收入或没有收来源的人群提供食品的一项联邦援助计划。补贴由各个州分发,但整个项目由美国农业部负责管理。现在大多数食品券补贴通过卡的形式分发,但历史上,绝大多数时候使用的是纸质券,面额分别为1美元、5美元和10美元。这些食品券能够用来购买可食用的食品而不管其营养价值如何(比如软饮料和糖果都可以凭券购买)。在1990年代后期,食品券计划得到改进,纸质券都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由私人承包商提供的专门的借记卡系统,称为电子补贴转账系统(EBT)。有些州合并了EBT卡的使用功能,还可以用于公共援助福利项目。

通过EBT卡成功地在一段时间内更换所有纸粮票,使得国会可以重新命名食品券计划,更改为补充营养援助计划,截至200810月,所有的联邦法律中提到的食品券粮票都更改为为食品卡电子补助转账系统

20089月美国人接受食品券的人数达到了3150万人(占美国总人口数的10.3%),人数绝对是自1960年项目实施以来最高值。但接受食品券人数比例最高值是1994年,当时占美国人总数的10.5%,受援者的收入必须近乎贫困才有资格获得补贴,即每个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只有100美元。

在五十年代全国范围内发行粮票和布票,是因为我国当时的经济相当落后,商品匮乏,国家实行计划分配的经济运行机制,是为了保证人人有饭吃有衣穿。但是,为什么这样一种制度设计到今天却一再遭到嘲弄呢?相反,却很难见到有人说国民党时期商品供应匮乏,怎么没有人说有钱买不到肉买不到布呢?难道是国 民党时期生产的粮食、布料、肉比共产党时期还要多吗?显然不是这样。那为什么出现了许许多多人嘲弄票证制度却无人指责国民党时期的怪现象呢?我想只有一种解释:因为计划分配的方式排除了一部分人过度占有挤压另外一部分人享有社会产品的可能,这使得一部分人被剥夺了满足自己超额或过量享受物质生活的权力,所以他们抱怨。而在国民党时期,是没有什么票证,谁有钱谁就可以买米、买衣买肉。四大家族的人以及大大小小官员、企业家、地主们不愁市场上买不到粮吃不饱饭,不愁吃不上肉穿不上衣。而反观穷人们吃不上肉穿不上衣通常没什么怨言,只能怨自己命不好,他们没有什么文化,不会写文章,也不知道诉苦,所以,如今也很难看到有关他们抱怨对他们而言所有用品都紧缺的生活。因此,我看今天那些嘲弄粮票、布票、肉票的人,要么没有明白这些票证为穷人提供享有基本公平的物质享受的权力的意义,要么就是一些冷酷无情的人。是选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生活还是选择与同胞共渡时艰,显然反映了人的基本品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客观看待曾经的失误,绝不能全盘否定过去,更不能因为当时生活水准改善不明显便随意歪曲历史。

到了今天,美国仍然在实施食品券计划,而且绝对人数创了历史新高,一方面社会产品已经更丰富,另一方面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只能说明美国的制度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发行布票、粮票,是为了保障公平,是人类为追求真正的人权的一次具体体现。

票证种类到后来越来越多,说明是当时社会生产力越来越发展而不是越来越倒退;中国百姓的生活条件已经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坏。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象糖果票、棉花票,肉票,煤票,面票,理发票,饮食券,代金券,工业品券,絮棉券,沐浴券的发行,肯定是晚于布票和粮票的。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我想不太可能出现以下这种情况:即没有糖果票之前就人们就买不到糖果,没有发沐浴券之前人们就洗不上澡,没有发行工业品券时,人们就买不到日用品。我想其中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在五、六十年代,国家和政府考虑的主要是为所有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不外乎穿衣吃饭,所以首先发行布票和粮票。而当时,象糖果等产品还很稀少,无法大量提供给老百姓,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还是一种奢侈品,所以即使发行票证也没有意义(正象现在钻石、黄金饰品产量稀少如果凭票证供应估计每人仅几毫克)。老百姓在解决温饱之前,也没有能力消费高级的糖果,所以不可能表现为真实的购买力和消费欲望。当国家生产的糖果多了起来之后,并且当老百姓有了普遍购买力,这时糖果的基本平等分配才有了现实意义,才有必要发行糖果票。正象前文所说春城昆明的肉食紧张是从文革时代开始的,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就开始有了肉票,我认为这正说明到了七十年代,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不止于吃饱了,还希望吃得更好,所以对肉的需求增加才导致供应紧张,供需失衡。否则,如果说七十年代比六十年代肉的产量减少了才导致市面上肉供应紧张,就无法解释“1987年,全国性的猪肉紧张真的来了!冷库里堆成山的冻肉也经不住天天排队买。换句话说,如果说文革时期昆明地区开始发行肉票是因为文革时期肉的供应量比以前少了,那么从1984年至1987年供应一年紧过一年,怎么解释?我认为只能说明1984年至1987年全国猪肉生产一直在增加,但供应的增加远远赶不上人们消费需求的增长。所以,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当肉类、糖果等供应量非常低,对普通百姓而言还是一种奢侈品的时候,实行票证制度没有意义;当肉类、糖果等供应越来越紧张,正说明老百姓生活要求更高了,需求越来越多了。正象黄金饰品在八、九十年代对绝大多数人是奢侈品的时候,市场反而不活跃,供应不紧张,而现在市场活跃起来,甚至局部地区出现供应紧张只能说明老百姓变得更富了,并不是说如今黄金的总的供应量还赶不上八、九十年代了。

在有肉票那个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时候用清苦来说明,应当算是比较客观的。在另一方面,在那样一个东西缺乏的年代里,能向每一个人或每一个家庭发放肉票这类东西,从而保证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基本生存,这无疑是一种公平、正义的体现。

有些人责怪毛泽东时代搞了近三十年,没有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可能是有的人对经济发展的历史缺乏全面了解。还是以美国为例,2000年在世纪之交时,美国经济学家回顾人类工业化进程与改善人们生活关系时,写了大量文章。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系德隆有篇文章《聚宝盆:20世纪的财富增长 》,其中他是这样写道:在标志着中世纪结束的农业发明和商业革命期间,财富和技术的进步实在很缓慢。在这个时期,技术进步引起了人口的增加,结果几乎没有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准。 甚至在工业革命早期,在生活水准方面产生的还仅仅是改良性而不是革命性的变化。除了象铁路、纺织、织布等工具的发明是个特例外,绝大多数该时期的发明革新是关于产品如何生产和运输的革新发明,是一种新型的资本出现,而不是消费品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那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仍然没有什么变化。...变化步子如此缓慢以至于人们---至少是那些贵族知识分子---可能会认为他们一千年以前的祖先的生活与他们那个时代一样。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仅仅用了30年走完了美国用了近一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其效率应值得嘉许而不是批评,更不能全盘否定。并且,在毛泽东时期,中国在完成工业化过程中人们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所希望的、足够多的改善并不是什么发生在中国的独特失误,正象美国普通人在1895年时感觉生活水平和一千年前相比没有得到什么改善一样,都不能成为否定美国工业革命和中国工业化重要意义的借口;中国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部分应归因于技术进步和工业化的完成,这就跟美国在二十世纪人们财富增加的原因一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点赞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评论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